新闻中心
南方人冬天不再“取暖靠抖”?部分南方城市开始集中供暖
来源: | 作者:leshinai | 发布时间: 2019-11-26 | 5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“北方人过冬靠暖气,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”“你在北方的暖气里四季如春,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冻成冰棍”……随着百姓生活需求的提高,近年来,每到寒冬,南方供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。

当前,北方一些城市陆续开始集中供暖。记者调查发现,在部分南方城市,冬天“取暖靠抖”的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。近年来,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,在冬季已开始进行集中供暖,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。




上世纪50年代,中国以北纬33度附近的“秦岭—淮河”为界,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,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。记者调查发现,近年来,在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“供暖线”以南部分地区,也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。

据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处长王磊介绍,目前,合肥热电集团集中供暖的小区已达到189个,小区居民11.5万户,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,供热范围已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。

在湖北武汉,目前武昌地区的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。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,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、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。

江苏扬州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,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。

有的城市集中供暖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。位于南京市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在兴建多个取水泵站和能源站,计划2020年初江北市民中心和服贸大厦等公共建筑正式集中供暖。

未来几年,新区中心片区内的部分小区也将使用江水源热泵集中供暖。

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,南方集中供暖地区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。由于老城区铺设供热管道难度大、成本高,集中供暖以新建城区居多。此外,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规划大多停留在市级层面,少有省级政府作出集中供暖规划。



记者调查了解到,南方集中供暖的地方,多数采取根据面积计费的方式。

在武汉市蓝晶绿洲小区,记者了解到,供暖费按建筑面积计费,单价为10元/平方米/月,按热量计费单价为0.4元/千瓦时。根据测算,一个家庭一个采暖季的供暖费用基本在4000元左右。

“这个价格基本上能承受。”蓝晶绿洲小区住户黎先生说,以前住的老房子没有暖气,整个冬天经常晚上盖着厚被子还是被冻醒,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长了冻疮。如今全家都感觉舒适多了,老人、孩子生病也少了。

合肥按面积阶梯计算取暖费,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内的,执行第一阶梯供热价格21.5元/平方米;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上的部分,执行第二阶梯供热价格23元/平方米。

记者了解到,由于武汉、合肥等南方城市没有相关财政补贴、税收减免等集中供暖支持政策,而煤炭等能源价格还有一定上涨,一些供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。

武汉很早就开始规划利用武昌、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,通过铺设城市热力管网,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。但是,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、燃煤价格上涨,供热企业“无利可图”,当初的供暖规划未能全部落地。




近年来,对于南方也应供暖的呼声日渐高涨。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、合肥热电集团董事长方振说,近几年,每逢合肥市两会召开,就有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提出推进城市集中供暖工作的建议、提案。

扬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启动该市片区集中供暖设施建设前,不断有市民打电话咨询,希望早日实现集中供暖。

不过,与此同时,反对南方大范围集中供暖的声音也不少。

一些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认为,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,集中供暖设施利用率低,北方统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南方。记者随机采访了合肥市两个暖气管道进入已有10年左右的小区,发现仍有大约30%的业主没有开通暖气。

在部分不开通供暖的业主中,有的居民认为,家里空调可以随时开关,费用比集中供暖更低;

有的则认为所在小区较小,集中供暖公共分摊费用过多、不合理。另外,还有一些业主长期不入住,没有开通供暖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,南方室内外温差比北方小,不同住户之间供暖需求差异大。如果统一集中供暖,有些房间可能会过热,让人感觉不舒服。

这是北方供暖宜集中、南方宜分散的主要技术原因。
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,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。例如,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小区内,适合集中统一供暖。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,可以采取分布式能源集中供暖。一般而言,热源厂供热半径超过15公里后,供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都会下降。居住比较分散或者没有集中供暖管道的小区,比较适合使用燃气壁挂炉等采暖设备。